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(例:UC浏览器、QQ浏览器)
小说手机版网址 www.xiaoshuodown.com

十五风花无意自飘人

孙元起写完信的时候,还是六月底。

然后就迎来了七月。

这个时候,崇实中学、京师大学堂开始期末考试。

这场考试,对于很多学生有着不同的意味。

对于京师大学堂的学生来说,他们开始按照原先的《章程》,准备通过考试,进行文理不同方向的分科。

事后统计,在光绪二十五年(1899),“由算学拔入格致、化学等堂者,计有四十九人”

也就是说,学习理科的有49人。

对于崇实中学一、二年级的学生,除了升级之外,没有太多的选择。

对于崇实中学三年级的学生,人生就面临一次重大的抉择:工作?还是继续读书?

来崇实中学读书的,家庭要么比较开明,要么就是贫穷人家,到社会上工作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,比如县城、乡村的小学堂,工厂,电报局等等,工作稳定,待遇一般比较丰厚,至少也能维持温饱。

如果继续读书,那还要选择:第一是科举考试,这类似于后世的国家公务员考试,通过之后,即可步入公务员行列。

在去年(1898)年戊戌变法中,康有为在《请废八股、试帖、楷法试士,改用策论折》中,要求废除八股文,改考策论,并且通过广建学校,逐渐废除科举考试制度。

但维新派推行的新政,只持续了三个月就被推翻了,改革科举制度的各项措施也付之东流。

一,一切旧制度,包括八股考试在内,又都重新恢复起来。

这种科举考试,一直延续要延续至1905年旧历八月,张之洞、袁世凯等人奏请立即停废科举,迫于社会压力,清统治者才谕令停罢科举。

在1898至1905年之间,科举考试仍是读书人的首选。

但对于崇实中学的学生,这条路几乎是不存在。

在那些从小私塾培养,以写作八股文、背诵《四书》《五经》为职业的竞争者面前,教会学校的学生没有任何的竞争力。

第二条是出国。

虽然十九世纪末,国人对于东、西洋的认识已经渐渐开阔,但不菲的费用、遥远的距离、拗口的洋文,使得绝大多数人都视之如畏途。

第三条是读大学。

这条路在以后的岁月中,或许会成为众多学生的目标。

但在眼下,恐怕还是乏人问津。

为呢?因为在1899年前后,中国还没有几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。

除了北京的京师大学堂,比较有名的只有津海关道盛宣怀于光绪二十一年(1895)在天津创办的“西学学堂”

(1903年改为北洋大学堂,现在天津大学的前身)和光绪二十三年(1897)在上海创办的“南洋公学”

(现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)。

西学学堂分头等学堂(高等学校)和二等学堂(中学)两级,课程除“中学”

外,特别注意学习机械和法律等科目。

南洋公学包括四种新型的学校教育:第一,师范院,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型师范学校,学习年限最少一年;第二,外院,它是师范院的附属小学,学生分四班,学习满三年后升入中院;第三,中院或称二等学堂,这是中学性质的学堂,分四班学习;第四,上院或称头等学堂,这是大学性质的学堂,也分四班学习,其中高材生升入师范院。

学生人数规定:师范院40名;外、中、上三院各分4班,每班30名。

办学经费皆由招商和电报两局众商人及买办所捐,故定名为南洋公学。

就崇实中学三年级30名学生来看,绝大多数选择了工作,只有少部分人选择读大学;至于考科举和留学,则一个也没有。

但这些都没有太影响孙元起,孙元起除了负责上课、改作业之外,并不能给他们太好的建议。

七月的天气,已经非常炎热,院子里的小学堂依然日复一日的开课。

因为孙元起觉得这群孩子年龄都偏大,有些已经过最佳的启蒙时期,接受能力渐渐变差,只有趁着最后的时光抓紧补习,才能勉强搭上末班车。


相邻小说
圣御诸天  汉末匹夫  第一药师  重生之商海惊涛  财色无疆  圣天堂一九九九届  超能游戏空间  重生之网络娱乐  宠物时代  权阀嫡女  隋末  魔书世界  星级猎人  天箭  霸体神芒  武猴  重生女护士不断向前冲  被甩MM很抢手  古武少年  我真不是神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