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(例:UC浏览器、QQ浏览器)
小说手机版网址 www.xiaoshuodown.com

第九十八章 变法序幕

熙宁二年二月,皇帝赵顼下诏拜王安石为参知政事,正式开启改革变法之路。

同时成立制置三司条例司,负责制定改革的章程内容,主持变法事务。

用王相公的话说,就是“经画邦计﹐议变旧法﹐以通天下之利”

在某种程度上架空了三司,甚至是宰相权力,俨然成为大宋朝第一实权衙门。

由参知政事王安石与枢密使陈升之兼领。

在满朝文武一片反对声中,条例司开始着实实行改革,在未来的一段时间,将会推出一系列的改革变法措施。

尽管朝臣们反对激烈,各种上疏进谏一浪接着一浪,但是皇帝赵顼铁了心支持王安石,根本不多理会。

自从上次借着阿云案打击了保守派的声势之后,年轻的赵顼已经初步建立起帝王权威。

胸怀大志的他一直期待着改革变法,富国强兵,现在是决心已定,岂是一般人所能动摇的?

因此不管有的大臣们如何反对,他都一概不理,甚至如郑獬、司马光这等翰林学士之言也是充耳不闻。

司马光还好,郑獬则因为人缘太差,顺势被贬出了汴厩,去了杭州。

另外一批官员都也因此而贬官,朝中大臣因此大为震动,看来这次官家是铁了心了,对王相公可以说是全心全意的支持。

一时间反对之声小略微减小,先行静观其变,待以后能够抓到把柄之后再说。

但触霉头的人却不在不少,赵顼刚刚瞧见一份奏折。

看到内容之后,心里便很不爽快,却又不好发火。

因为上书之人比较特别,正是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……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的苏轼,苏子瞻!

至于东坡之号,则是贬官黄州团练以后才有的。

苏轼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,宋神宗熙宁初年。

他的官职并不是很高,但已经极有名的人物了。

一方面是诗词才情,在汴京是相当有名的,找他填词的人不在少数,甚至连皇帝的老祖母太皇太后曹氏都是他的粉丝。

另一方面便是才学,亦或者说家庭背景,不知是他一人,而是他苏家父子三人。

一门父子三词客,千古文章四大家。

唐宋八大家之中三苏并列,足可见他父子是何等厉害。

仁宗嘉祐元年。

二十岁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,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。

翌年,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,以一篇《刑赏忠厚之至论》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,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,为了避嫌,使他只得第二。

要知道,那可是嘉佑二年龙虎榜,本来能做第一的人物。

是何其有才华不言而喻。

嘉祐六年,苏轼应中制科考试,即通常所谓的“三年京察”

,入第三等,为“百年第一”


相邻小说
无限之银眼剑神  绝品天医  极品老婆  汉末枪神  大艺术家  纵横好莱坞  神医毒圣在都市  美女保镖爱上我  山村桃源记  晚唐  末世之三妻四妾  不灭神帝  神奇的武侠戒指  云中子异界游  剑道独尊  都市大高手  问镜  警神  惊雷入汉  末世盗贼行